清 康熙款 松花石雙鳳硯 |
![]() 中國自宋(西元十世紀)以來,文人重視端硯與歙硯。本件松花硯是清初康熙朝開發出來的石材,產於東北 吉林省安縣附近,礦脈伸入遼寧省本溪縣等地。松花石的特色是石中有許多天然的顏色;吉林省的松花石以黃 綠相疊為主,遼省的松花石則是黃綠相間和紫綠相疊,其它也有紫色和綠色的。其中以綠石的質地最好。松花 石用來製硯的發現,起源當地人用松花石來磨刀的時後,發現松花石磨光的斷面極為細緻美觀。至清康熙帝大 力提倡,於康熙二十八年至四十一年間,將原來的磨刀石提昇為製硯石,下旨進貢北京,以供御用,並用來賞 賜朝臣,作為籠絡的工具。西元1703年,在北京南書房賜給十七位翰林每人一方松花硯,便是好例子。 本硯呈長方形,為綠色松花石雕成,上方墨池雕成母子鳳,受墨處之墨池微凹呈橢圓形。硯背楷書陰刻硯銘 曰:「壽古而質潤,色綠而聲清,起墨益毫,故其寶也」,下刻陰文印:「萬幾餘暇」。硯蓋用黃松石雕一方 框,框上浮雕魚紋,並嵌有魚化石。從本硯的銘文、雕工判斷,是屬於康熙御製石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