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周晚期 宗周鐘 |
![]() 早期的角鐘,多半有高突的長形「乳突」,依《周禮•考工記》的記載,此乳 突是用來調整音節的,音律不對時可磨琢乳尖。除了乳突外,鐘體其他部份皆不 能稍作更動。乳突同時也是裝飾;西周晚期鐘的製作技術比較進步,乳突變矮, 且有花紋,不能磨琢,或許對音調己能掌握,毋須調整音節了。 宗周鐘的出名,乃在於它有長達123字的銘文,文字自正中的鉦部讀起,下 接鼓部的左下角,再轉背面鼓部右下角。 鐘的各部名稱見附圖,鉦部上面左右乳突的間隔內,裝飾著斜轉折幾何形的反 首吐舌龍,鼓部也是糾結形的吐舌夔龍紋;周中期以前的中原文化未見吐舌動物 ,吐舌動物是受了南方楚文化的影響,歷史記載周昭王南征不復,故知昭王時, 南方文化便有北侵的跡象,可見本器是南方文化努力介入中原文化以後的製作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