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銅器---

西周晚期 散氏盤
 西周晚期是歷史上的「禮崩樂壞」的時代,即一切典章制度改變的時代。散氏 盤正是這時期製造的器物。
 商代至西周早期的青銅禮器,上面的裝飾花紋多半都含有表意的象徵意義,花 紋結構也是經過社會一定的共識而產生的,是中國圖晝與文字混融期的遺跡。到 了西周晚期青銅器的花紋多半變成了純粹的裝飾,表意的功能消失,符號的確認 性也沒有從前講究。
 古器物凡有耳的設計在口沿上的叫「立耳」,在器頸、器腹、器肩上的叫「附 耳」,本器是附耳盤。一般有耳器多半以耳區分正反面,其花紋以稜脊或獸首作 為區分正、背面的裝飾界線,但本器並不太講究這樣的規範。
 本器是最早的國際和議條約,由十九行三百五十七字的銘文可以證明。大意是 記載「矢」、「散」兩國的土地糾紛;矢人侵佔了散國的田地,不斷的械鬥爭吵 ,後來由中央的周王派農官仲農調解,兩國最後在豆新宮完成和議的儀式,矢國 派出十五位有關人員,將攜帶的耕器及重新劃定的地政圖交給散人。不知這次外 交契約是否有副卷,由中央、兩造各執一盤存證?散國在今陝西省寶雞縣的鳳翔 一帶,矢國在其西鄰,本盤出土於鳳翔,必是散國宗廟中的重器。器銘最後有「 中(仲)農」二字,是監交人的名字,不是一般作器者的名字或徽誌。